我們為什麼要關心非洲馬拉威?
2017/06/30
最新活動,非洲行動

畢嘉士在非洲馬拉威展開服務多年,最常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是非洲?有餘力為什麼不先幫助台灣人?」

既然我們服務的範圍從台灣延伸到世界,常想著有機會應該來聊聊這個問題。畢嘉士邀請了NPOst公益交流站主編葉靜倫,用她的觀察告訴你「只要有心,每個地方都值得付出」

 

/ 葉靜倫 NPOst公益交流站主編

 

「有餘力為什麼不先幫助臺灣人?」先有愛,才能找到彼此

 

全球 6000 萬難民流離失所、菲律賓總統杜特地連續數月大開殺戒、印度總理莫迪把鈔票變成廢紙,人民恐慌自盡、敘利亞阿勒坡城內自內戰以來宛如人間煉獄……

 

這世上的苦難這麼多,究竟都干我什麼事?

 

過去我曾任職於臺灣某個扶助泰緬邊境難民兒童的 NGO,屢屢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同一個疑問:「為什麼有錢不先幫助臺灣的小孩,要去幫助緬甸人?」每每勸募時都一再聽到這個問題,最後我意識到,我必須為這個問題找到那個「答案」。

 

可是真的很奇怪,我是一個臺北人,當我跑去關心臺東的弱勢時,從來不會有人跟我說:「妳為什麼不先幫助臺北的弱勢,要去幫助臺東人?」這並不是因為臺北沒有弱勢。事實上,都市裡的問題更複雜,貧者與富者共處一市,婚姻破裂、失親、毒癮、孤老、汙染……弱勢經常就在你我眼前,只是我們看不到。

 

那麼,為什麼跨越「市界」就沒問題,跨越了國界,到了「世界」,關心就有了條件?

 

如果臺灣還有很多弱勢,「不應該」有餘力關心別人,那麼哪一國沒有弱勢?哪一國才有資格對他國伸出援手?美國嗎?美國的援外 NGO 蓬勃發展,難道是因為他們已經完美、都沒有自己的問題?槍械暴力、貧富差距、種族衝突,都解決了嗎?川普又為什麼有機會可以當選?是什麼樣長期受忽略的人們支持了他?

 

如今全世界最大的難民收容國,不是美國、不是英國、不是歐洲,而是土耳其、約旦、黎巴嫩等這些自身都難保的發展中國家。他們連自己人民都照顧不周,還去幫助別人,腦袋壞掉了嗎?

 

後來我發現,關心的厚度源自於親疏,而親疏源自於經驗與想像。不可否認,我們對於「經驗的共同體」特別有感情。家人、親友、同儕、鄰居、臺灣人,共同經歷的事愈多,在想像中我們愈相近,情感就愈複雜。

 

然而,親疏事實上只決定了資源的「分配」──我關心身邊的人多一點、非洲的人少一點;婦女多一點,老人少一點。因為身為女性,我關心別的女性;但我還沒能切身體會老年人的不便與障礙,所以無法想像。

 

 

從 1 到 N 是程度上的問題,然而從 0 到 1 就無關乎親疏,而是「心」的問題。

 

就如同,到最後我發現,許多會問我「為什麼不先從臺灣開始?」的人,其實並沒有真正「開始」什麼。換句話說,他們對於臺灣的弱勢在哪裡、誰需要幫助、能採取什麼行動,其實並沒有很了解,也沒有想實際去做什麼。而那些已經在無論哪裡「開始」了什麼的人,幾乎不會問這個問題。

 

為什麼?因為要關心誰、關心多少或許是一種建立在理解上的選擇與衡量,然而「關心」本身就是一種對世界與生命的熱情。簡言之,你必須先要有「心」,才能選擇對象;先要有「愛」,才能找到彼此。

 

對於有「心」的人來說,「為什麼不先幫助臺灣人?」沒有答案,無法回答,因為它不成「問題」;對於無心的人來說,如果它會是一個問題,其實往往也沒有什麼足以說服他的「答案」。

 

所以,馬拉威的非洲小農跟我看似沒有關係,在認識畢嘉士之前我確實也毫不關心。但經過了幾場講座和互動,我理解了畢嘉士在做的事、他們的初衷、他們的努力,我被感動,於是開始關心。而這就是另一個起點──理解是社福團體的著力點。

 

事實是,對世界和生命還存有熱情的人,他們的「心」只是欠缺一個理解的管道。一旦你想辦法讓他們理解了,之後就是各人興趣(是的,助人對象與關心議題的選擇,有時候就是種興趣)。一個人能否被感動有太多種因素,那微妙的開關是人類存在的奧祕,我們難以掌握。但我們可以製造很多試探的機會、變換很多種邀請的方法。

 

延伸活動:把不要的東西捐到非洲就是做公益?我們先了解當地再來談公益!

邀你一起深入馬拉威11天,重新定義非洲,體驗遼闊、充滿生命力的旅程。

 

NPOst 每個月要發將近 70 篇文章,在無數的採訪過程中,我從不曾看到做國內服務的社福團體質疑那些做國外服務的團體,也從不曾聽到做兒少保育的團體對做動物保育的團體有微詞。有「心」的人會理解,只要你願意付出,沒有哪個地方是錯的。

 

沒有支持難民的人,或許只是把精力都投注在支持身障朋友;沒有支持原住民的人,或許是因為他們在關注環境議題。這個世界有這麼多需要關心的地方,有這麼多人願意關心不同的事,讓多元的議題、不同的角落都有人守護,有什麼不好?說真的,如果你真的就是要從臺灣開始,那不是件非常美好的事嗎?(順道一提,畢嘉士在屏東也有服務啊)

 

樂觀來說,我相信世上每個人都是有「心」的。我們總是有關心他者的能力,只是缺少一個更多元理解世界的環境。

 

至於真的無心的人呢?都說「先把自己管好,再去幫助別人」(不把自己管好,有時候還真會給別人添麻煩),我想,那個畫分「自己」與「他者」的,並非地域上的國界,而是那份對生命的熱忱。一個無心的人,顯然連自己都還管不好,我們就放過他吧!

分享
延伸閱讀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