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人生而平等是普世價值;但在馬拉威,至今仍有許多人,特別是寡婦和身心障礙者因歧視與汙名,被社會所遺棄。這些人受限於女性的身分、障礙的標籤,使得貧困的命運更加難以翻轉。
乾旱、豪大雨等極端氣候現象,在台灣愈來愈常發生。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馬拉威人比台灣人更加有感。持續性的乾旱、突發性的暴雨,讓85%以務農維生的馬拉威人,即使有農地仍無法生產足夠的食物餵飽一家人;循環性的饑荒,為馬拉威家戶迎來前所未有的考驗。
貧窮循環,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但並非無法克服。以「培力」取代「濟貧」,這些年畢嘉士團隊在馬拉威提出多項開創性的解決方案,也看見希望的曙光。
▍寡婦是一個被厭惡、被驅趕的對象
馬拉威重男輕女的傳統,女孩們被迫早早離開學校,有些人在成年之前便已進入婚姻、成為母親。
因為醫藥資源匱乏,馬拉威的男人們經常因為感冒、結核、傷寒、腹瀉、病菌感染等各種我們已視之為輕傷小病的問題而離世。馬拉威女性由於社會地位不高,一旦成為寡婦,往往被視為不祥,因此背上汙名,遭村落排擠,甚至還會被夫家趕出家門,帶著子女流落街頭。是馬拉威政府都無暇顧及的族群。
▍障礙者受社會歧視,無法主宰人生
在馬拉威社會,身心障礙者是被忽視、遭受歧視的一群人,一般人也常以家裡有身心障礙者為恥,障礙者被拘禁在家的新聞更是時有所聞。
獨自面對社會冷漠的眼光,馬拉威身心障礙者的心中充滿悲愁。無法和一般人一樣,擁有朋友、擁有工作機會,讓他們感到不平。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走出家門,學習一技之長,養活自己。
▍氣候變遷導致的缺糧危機仍在繼續
以農維生的馬拉威人無疑是全球氣候變遷下的受害者。2015年底至2016年初的超級聖嬰現象,導致馬拉威乾旱,那年全國有三分之一人口急需國際糧食援助。
直至今日全球暖化現象導致馬拉威缺糧危機仍持續。經常性的乾旱、暴雨讓馬拉威家庭陷入貧窮、饑荒的循環;加上農業技術不佳,無法從天然災害中復原的情況下,許多靠著一塊田地餵飽全家的農民,始終難以擺脫產量不足的困境,日日夜夜都在承受嚴酷的生存考驗。
看見馬拉威人所面臨的挑戰,畢嘉士在當地展開多項團體技術培力計畫。
我們相信,給魚吃,不如教釣魚,唯有一技之長,才能帶給馬拉威持續發展的力量。
【供】微型貸款:寡婦媽媽活出生命潛能
培力馬拉威寡婦團體Chitatata2,除舉辦各項職業訓練,也提供微型貸款,做為團體或個人開展/擴張事業,或是購買生財工具的資金。協助她們靠自己的力量、踏出脫貧的第一步。
在培力的過程裡,畢嘉士在地工作人員是寡婦媽媽最親密的伙伴──陪伴她們,達到她們想要的改變,遇到困難時,扮演傾聽的角色並和她們一起想辦法。
【教】一技之長:身障團體踏上自立旅程
培力身心障礙團體Kanyika Club發展裁縫事業,提供職業訓練,以及記帳、品管、行銷等技能培訓,輔導團體成員經濟自立,長出自己幫助自己的力量,活出自信和尊嚴。
團體成員間的互助、包容,營造的歸屬感與安定感,讓「身障」不再是成員們發展職涯的阻礙。凝聚團體動力是此計畫成功的關鍵要素。
【助】農業革新:農民爸爸種出希望未來
近年氣候變遷影響馬拉威農業發展甚鉅。畢嘉士基金會與在地農業組織合作,協助社區團體學習新興農耕技術──「深植耕作」農法;同時指導製作天然堆肥,增加土壤肥沃度,雙管齊下扶助農民提升產量,走出缺糧困境。
而受益的農民在試驗成功後,也都不藏私地將深植耕作的知識與技術傳授鄰人,在家鄉形成一股良善的循環。
用「相信」與「機會」
點亮馬拉威弱勢族群的未來
培力,是策略。畢嘉士最終目的是希望所培力的團體成員長出「自助」的力量。這會比直接給予金錢、食物來得更有「保障」。當他們願意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任何想做的事,他們便不再畏懼,即便處境艱難,未來仍有無限可能。
如同寡婦媽媽Anna的例子。我們在Anna身上看見「自助」的力量。Anna在先生過世後被夫家趕出家門,她帶著孩子偷偷住在別人蓋到一半的房子;沒有謀生能力的Anna時常需要鄰居的接濟。加入畢嘉士培力計畫後,Anna學會養雞、經營小生意,雖然還是會為了養家而煩惱,但Anna不感到懼怕,因為她已經學會靠自己的力量跨越逆境。
成功經驗能讓生命有不一樣的突破──正是畢嘉士「馬拉威團體技術培力計畫」行動的初衷,透過培力帶動改變,拉出長尾效應。
▍每月定期捐款300元
支持寡婦團體技術培力計畫,提供技能訓練與微型貸款,協助團體與個人事業成長。
▍每月定期捐款500元
支持身心障礙團體技術培力計畫,從產品開發到行銷提供相關技能培訓,藉由發展經濟活動增加收入。
▍每月定期捐款1000元
支持社區農民團體技術培力計畫,學習深植耕作農法,增加農產量並強化社區韌性。
(核准勸募字號:衛部救字第 11313607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