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威志工媽媽的心願—陪女孩安心上學
2021/04/15
1767

四年前,當Msazi和Doroba兩個社區的媽媽團體,參加畢嘉士基金會經期衛教與布衛生棉縫製培訓時,她們大概未曾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老師,站在台上向其他社區的媽媽團體,分享如何陪伴女孩跨越經期迷思帶來的挑戰。

 

「把棉布剪成長寬都是25公分的正方形,再沿著內側縫起來……」「在翅膀這裡縫上鈕扣,布衛生棉就完成囉!」走進教室,Msazi和Doroba兩個社區的志工媽媽,正在教Ng'ongo社區婦女們縫布衛生棉。台上授課媽媽們講解仔細,台下也認真學習。

 

志工媽媽講解

 

這場培訓,來自Msazi和Doroba社區媽媽團體的起心動念:「如何縫布衛生棉、以及如何與學生分享經期衛教,這些知識都好重要,不能只有我們知道!」因此,媽媽們主動和畢嘉士馬拉威團隊提出要到其他學校辦訓練,希望讓更多婦女瞭解,月經並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羞恥之事。

 

布衛生棉助女孩穩定上學

 

Ng'ongo社區距離Msazi社區約17公里,區內小學有六成學生是女孩,當中許多人到了青春期,每個月總有幾天會缺課,像是七年級的Maria。「每次月經來,我會用碎布或毯子墊在內褲裡,但經血常常外漏、弄髒裙子。」Maria說,她和朋友們寧願待在家裡,也不想在生理期時上學,「我很擔心別人會聞到氣味,或是看見我的裙子有污漬。」

 

2020年10月,Msazi和Doroba社區媽媽團體來到Ng'ongo小學,培訓當地婦女縫布衛生棉,同時傳授經期衛教知識。後續將由Ng'ongo媽媽團體進入校園,教導女孩正確認識月經及使用布衛生棉,進而降低女學生的缺課與輟學比例。

 

Ng'ongo社區媽媽們

接受培訓的Ng'ongo社區媽媽團體

 

而在培訓中完成的布衛生棉,將提供Ng'ongo小學女學生們使用,包括Maria在內的女孩們,終於能在生理期間安心上學,有機會透過教育,實現自己的夢想。

 

志工媽媽經驗談 改變偏鄉月經迷思

 

Msazi和Doroba社區媽媽團體不只主動到鄰近學校辦培訓,更與畢嘉士團隊一同深入偏鄉,培訓更多社區推動經期衛教課程。

 

受傳統文化影響,月經在馬拉威仍被視為不潔的象徵,女性生理期間有著諸多禁忌,例如不能使用家中廁所、煮飯不能加鹽、必須待在家禁止外出等等。而在團隊前往的姆津巴縣(Mzimba)偏鄉,當女孩初經來潮,會由村裡的年長女性將她帶離村莊7天,學習如何取悅男性;女孩的頭髮也會被剃成特定髮型,代表她已成熟,可以結婚生子。

 

「當地有些女孩因為頭髮被剃掉而感到羞愧,也有少女因此開始相信自己該中斷學業、進入婚姻。這些迷思和風俗,對女孩的健康與教育權利、以及心理狀態都造成影響。」馬拉威同仁Tina表示,工作團隊努力與社區溝通,希望能降低月經迷思和傳統風俗對女孩的影響。

 

此時,Msazi和Doroba的資深志工媽媽,成為工作人員的小幫手。她們分享自身的經驗談,使村民們打開心防,願意改變長久存在的迷思和風俗,並在學校展開經期衛教與布衛生棉縫製課程。

 


志工媽媽(圖中站立者)正與偏鄉社區婦女說明布衛生棉的使用

 

透過駐地團隊與志工媽媽的共同努力,2020年,畢嘉士基金會在原有的8所學校之外,又新增培訓6所學校,加入推廣經期衛教的行列,讓更多女學生不再害怕談論月事,開始相信,自己能活出更寬廣的未來。

 

》》》支持水與衛生計畫,讓馬拉威女孩安心上學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