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季,基金會都會收到來自馬拉威同事寄來的工作報告。內容主要是計畫執行的進度說明,以及一些量化數據的佐證。報告的最後,無一例外地會附上他們實地訪察、採集回來的故事。反覆讀著那些對於未來想望的句子,我們似乎也能感染故事主人翁的喜悅。尤其是獎助學金學生的故事,常常給我們這樣的感受。
● 青年職訓學生Silly
Silly畢業於Ngala技術學院。就學期間母校獲得畢嘉士捐助教學相關器材。Silly說,「我是幸運的學生,因為學校添購裁縫機,我才能持續透過『實作』,把裁縫這門技術學好。」如今靠在家做衣服,Silly成為家中主要收入的來源。她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開一間屬於自己的裁縫店。「我想幫更多年輕人圓夢,給年輕人工作機會,還要把裁縫技術傳授給他們。」Silly說。
● 獎助學金學生Godfrey
Godfrey,今年27歲。中學時成績優異的他,因家境貧困畢業後並沒有順利升上大學。2019年Godfrey考上馬拉威水產學院,但他只付得起交通費,是學校老師與同學的捐款,幫助他順利就學。升大四那年,Godfrey沒有得到奧援。Godfrey的父親為了幫兒子籌學費,徒步走了兩天的路到畢嘉士馬拉威辦公室。當Godfrey得知拿到畢嘉士獎助學金的消息,不敢置信地說:「我以為一切都沒有希望了,我本來應該被退學的。」Godfrey期許自己將來能運用所學幫助漁民,把養殖漁業變成一門真正的生意、可以賺錢的生意。
● 獎助學金學生Joyce
Joyce出生在一個有六個孩子的家庭。四歲時父親過世,母親無力負擔家計選擇改嫁。Joyce小學畢業後,繼父與母親認為女孩沒有升學的必要,Joyce自己也這麼覺得。在馬拉威鄉村,沒有上中學的女孩,通常很快就會步入婚姻。若不是畢嘉士合作的社區媽媽團體到Joyce家探訪,Joyce就會在13歲時出嫁。社區媽媽鼓勵Joyce回小學重讀一年、重考中學,並送給她親手縫製的布衛生棉。Joyce說,「以前的我,不敢擁有夢想,現在的我,希望未來可以成為一名老師。」
疫情之下,2021我們的努力~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的影響,過去兩年,馬拉威曾兩度關閉全國學校。停課的日子,學生對生涯的各種想像與目標,因為失去學習機會,難以為繼,加深對於未來的焦慮。畢嘉士馬拉威團隊有感於此,於前年8月與去年5月分別舉辦「教育工作坊」,協助學生增進在家自學的能力,並邀請獎助學金學生分享求學經驗。而值得開心的莫過於,去年工作坊提高了學生中學考試的通過率,從前一年的63%提升至89%。
青年職訓計畫,2021新突破~
關於馬拉威青年職業訓練計畫,2021年畢嘉士馬拉威團隊除了持續與3 所職業學校:Ngala、Sonda 、Ezondweni合作,捐贈實用工具與設備、提供貧困學生獎助學金之外,也成功媒合14位學生到馬拉威北部的工業產業公司實習。幫助這些學生進一步透過「職場初探」培養關鍵的工作能力,並且充實學校以外的經驗。學習木工專業的Daniel與學習焊接專業的Patricia都表示,因為學校有提供工具讓學生實際操練,讓他們在實習時更快進入狀況,學到更多東西;James則分享,到大公司實習令他大開眼界,原本只會砌磚的他,因而有機會了解龐大而複雜關於房屋設計的觀念。
馬拉威教育承諾,2021我們成功做到~
1. 獎助學金計畫與 53 所學校合作,共支持 123 名學生。
2. 疫情期間舉辦教育工作坊,協助學生增進在家自學的能力。
3. 與 3 所職訓學院合作,捐贈工具與設備,共 228 名青年受惠。
4. 媒合14位學生至馬拉威北部的工業產業公司實習。
「在生命的雨天,有人幫忙撐起一把擋風遮雨的大傘。」這段話很適合用來形容馬拉威貧困學生獲得畢嘉士獎助學金支持的心情。雖然我們不會很快地知道「獎助學金」會在馬拉威孩子身上如何發酵。但,我們可以很篤定地說:「一定會不一樣的。」因為被愛、被相信、被支持是人生逆境最好的抵抗力,它會讓人長出想像不到的魔力,而這股神奇的力量將會帶領馬拉威孩子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現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