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媽媽去非洲:感謝女兒,邀我一起踏上馬拉威
2017/07/18
2526

「回來以後,真覺得很值得回味。謝謝女兒邀我一起去,如果不是和她一起,我可能不會自己主動參加,就無法體驗到不同的旅行方式。」  

 

四年級生陳明娥,是畢嘉士〈2016我們去非洲〉計畫的參與者,去年在女兒Ashley邀請同行下,展開母女倆第一次的非洲之旅,跟著基金會走訪馬拉威,訪視當地培力的寡婦團體、體驗她們的日常工作,及認識當地人文和特色景點。

 

回台後,母女倆共同心得是:去上這一趟,認為未來對旅行地,更能嘗試不預設立場。聊到當時與寡婦團體的烹飪交流,陳明娥開朗坦誠地說,當時覺得台菜這麼好吃很期待要跟當地人分享;倒是好奇馬拉威菜究竟是什麼,回來台灣能有機會煮給別人吃?

 

印象深刻當地婦女熟練地使用小刀就能支解雞肉塊,「她們很用心一步驟一步驟要教我們。番茄燉雞、煮南瓜葉,真的都蠻好吃!」這趟旅行,發現在地飲食的美味來自於當地人示範料理工序的用心,還有一起烹煮的趣味。

 

(與居住在馬拉威湖岸的東加部落居民舞蹈同歡)

Ashley回想,本來認為這趟飛行較遠的旅行得好好照顧旅伴;不過旅程中還是感受到「媽媽就是媽媽呀」,整趟旅程不僅東西準備齊全,更和同行的其他人玩得盡興,謙虛地說還是受媽媽照顧了。一日行程要去馬拉威湖岸村莊造訪居民,原本擔心讓媽媽曬到,結果她秉持一貫熱情參加活動,「與東加部族居民一同舞蹈,實在蠻可愛的!」母女倆有默契認為,這趟非洲旅程的獨到滋味,是能走進當地人的日常場域、深入探索當地生活模樣及文化。

 

看到當地寡婦團體,透過微額貸款從事小本生意自力更生,還不忘照顧村裡的孤兒,在努力搭建的房舍中開日托班,請來老師教授基本知識。陳明娥看到這群寡婦因失去丈夫在農村中易受歧視的情形下,不僅努力養育小孩,更能念及其他孩童,實在很感動。同樣扮演母親角色的她,更加佩服這群女性;「煮頓飯得從升柴火,並且攪拌許久才能成就一鍋主食Nsima;不像我們把米放到電鍋按下去就好。」從生活細節,更能發現彼此生活不同之處。

 

Ashley說,還記得出發前很多媽媽的朋友很好奇,怎麼會選擇去非洲還是馬拉威?陳明娥回憶和朋友分享時,雖然不盡然身邊每個人都對非洲極感興趣,但本來每個人的旅行喜好就不同,所以不會想說服或改變他人的想法。不過,憶起當初女兒邀約時,她笑笑地說「我沒有猶豫」,因為一向願意嘗試新事物,加上有最好的「旅伴」同行。「看著女兒在當地傳統市集挑選布就能很快樂的模樣,想到以前她小時候帶她出國,還是小女孩的樣子;現在是女兒陪我到非洲旅行了。」 

 

母女倆各自都去過歐洲、美洲等國家,也常一起到亞洲自助,這趟一同踏上非洲的旅行經驗,或許就像他們回味瓦查沼澤地看到的夕陽一樣,橘紅色染滿遼闊天空的暖,更添一次讓人回味無窮的旅行經驗。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