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孤獨離世的場景,她決心留在社區致力長者關懷服務
2022/07/28
1059

〔編按〕我們很常請一線的工作夥伴,分享服務的長輩故事。但久了發現,其實在這群工作夥伴身上,也有許多,他們未曾想過:原來講出來,也能鼓舞他人、帶來力量的—那些,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畢嘉士永大多元照顧中心督導林春惠,個兒不高,有個藏不住的媽媽性格。她每天到中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大廳招呼長輩,也常順手排起桌子、椅子,照顧起盆栽。春惠說,往往從聆聽長輩想法的過程,能想到服務可以如何調整,或是長輩還有什麼需要,應該要被照顧到。

 

擔任服務督導的她,是中心樂齡服務、日間照顧、居家服務組,最強力的支持。「團隊有什麼意見,或是想法,想到就會來找我聊一聊,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不怕事雜,總是給夥伴和長者滿滿關愛的她,其實自身走過一遭,多年的照護挑戰。
 

母親罹癌過世後,她選擇繼續留在原鄉照護帕金森氏症併發失智的父親,長達八年。在申請社福補助的過程處處碰壁,讓她心有所感:「我讀到高中,都覺得理解那些流程很困難,那部落的長輩怎麼辦?」那一刻,春惠認為自己應該可以做點什麼──她決定放棄工作,報考社工系,一邊照顧父親、一邊讀書。

 

社工系的訓練,讓春惠省思照顧之外的面向。「例如,我會讓父親自己吃飯,地板弄髒沒關係,我鼓勵他可以做的自己做,一方面讓父親保有尊嚴,一方面幫助延緩退化。這是我在課堂上學到的。」而這也是如今她和照服團隊秉持的服務信念──多年前給予家人有尊嚴的照護,現在在工作岡位上,春惠依舊堅持著。

 

中年才展開新職涯,春惠不怕起步晚。為了想知道自己最喜歡、最適合那一類的社福領域,加入畢嘉士前,她當過精神障礙者生活輔導員、受暴兒少社工,再到護理機構任職社工、居家服務督導(簡稱居督)。讓她「確認」選擇投身長者服務領域,來自於擔任居督時,兩次難忘的經驗……

 

「當時照服員緊張地打給我,說阿嬤好像過世了。我趕忙前往,和她一起完成通報流程」。到了現場,春惠和當時的照服員同事感嘆,前一天才來服務,長輩可能是半夜走的,晚輩就住在對街,卻是等到照服員隔日傍晚來服務時,才發現……。那樣孤單的場景,後來春惠竟又遇上了一次。

 

「部落村子就那麼大,很難有人走很久,沒被發現,那兩次經驗讓我很震撼。」春惠說。或許是感受到城市裡人際關係較疏離、有許多需要的長輩期待被關懷;雖然當初是想著服務部落,萌生從事社會工作的念頭,但轉眼十年過去,她選擇繼續留在城市,服務社區裡的長輩。

 

也因著過往經驗,春惠更想努力讓中心的社區長者,能建立照護彼此的網絡。「我都跟服務的社區長者說,這裡是屬於你們的地方。工作人員難免更替,但你們會一直住在社區裡」。創造社區長輩對於中心的認同與歸屬感,自然也對於推展樂齡服務等計畫有所幫助。

 

回想這些年在永大服務,春惠感動又自信地說:起初會看到長輩常常意見分歧,「現在,不論是志工還是會員,彼此都培養出很棒的合作默契,每每在活動現場,他們總是自成動線、分工得宜。」這樣像是一個大家庭的畫面,對她來說,就是工作中,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來源。

 

為社區長輩編織相互關心的守護網,始終掛在春惠的心頭上。偶爾聊起先去天堂旅行的雙親,感性的春惠說:再聊就想哭了捏。寫稿此時,想輕輕地和這位夥伴說:不哭不哭,Kama、Kina(排灣語爸爸媽媽),必定以妳為榮。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