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頭、伸展、深蹲、抬腳,每天出班前,林雅惠都會找個空地自行暖身,避免職業傷害。除了保護自己,她其實更害怕工傷請假。因為到宅沐浴工作有技術門檻,她很難找人代班,三人一組的團隊,更是一個都不能少。
畢嘉士八年前為屏東引進首輛到宅沐浴車,服務由護理師、兩名照顧服務員組成團隊相互搭配進行。運用車輛配有的專業設備:熱水器、組合式浴缸,只需一坪半的空間,就能為失能臥床者,完成洗頭、洗臉、全身清潔及沐浴。
畢嘉士屏北到宅沐浴團隊(左至右)操作員成游光、護理師嚴玉娟、照服員林雅惠。
林雅惠是畢嘉士到宅沐浴成員裡最資深的一位。服務七年多來,已經幫人洗澡3589次。
104年完成照服員訓練課程,林雅惠原本想要從事居服員的工作,誤打誤撞進入到宅沐浴的領域。在基金會安排下,她與夥伴曾至「沐浴福祉教室」接受36小時職前訓練,以及10小時實作檢核,並取得研習證明。團隊三人各有職掌,需學會的專業照護內容包括:車輛器材使用、入浴安全移位技巧、浴前/浴後身體評估、設備清潔消毒與保養,以及最核心的527道沐浴標準步驟。
而這一做,林雅惠發現要學的「專業」多且嚴謹,幫人洗澡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操作步驟熟能生巧,讓她印象深刻反而是在實作階段,講師提出的指正──「下車第一件事不是搬器材,而是進門打招呼」、「洗腋下時,動作過大,服務對象會感到不舒服」、「手都是用抬的,不是用捉的」、「執行所有動作,都要向服務對象說明」、「說話時,看著服務對象,面帶笑容」──這些,都讓林雅惠著著實實感受到沐浴服務的溫度以及對人的尊重。
林雅惠過去從事美髮業,加入沐浴工作後,居然沒換過髮型。永遠是齊眉的短瀏海、束起的長直髮。露出素淨的一張臉,是為了方便擦汗。
屏東天氣熱,抱起服務對象,瞬間爆汗的感受,每一次都叫林雅惠難忘。「有個阿嬤,每回我們幫她洗,她的手也會一邊幫自己搓。」阿嬤安心愉悅的神情,讓林雅惠久久難忘,覺得做這份工作好有意義,汗沒有白流。
一種日常的美好
臥床的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加上屏東天氣燥熱帶來的不舒適,讓史大哥又更加辛苦。每回服務前,史大哥都會自己先把上衣脫掉,應該是很期待到宅沐浴同仁的到來吧。
史大哥曾是手藝很好的泥作師傅,從年輕做到65歲。65歲,該是含飴弄孫的年紀,史大哥卻仍在勞動,「一天兩千,不錯賺啊,人家叫,我就去。」他說,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只怕沒工作,有得做就很歡喜,「落雨我嘛去,過年我嘛照常做。」
年少時史大哥沒有職業安全的概念。他萬萬沒有想到──長年揹50公斤水泥硬撐,會在邁入年老之際積勞成疾──106年第一次腰椎開刀,出院時雙腿還能使用四腳拐行動,108年緊急入院第二次開刀,出院時兩腿已失去知覺、無法站立。知道父親怕熱,史大哥的女兒幫他申請到宅沐浴服務。一回家,畢嘉士的服務隨即進駐。
腰椎舊疾讓史大哥的身體失去自由。除了家人,畢嘉士沐浴工作人員是史大哥少數可以說話的對象。所以林雅惠和她的兩位同事,總會邊洗邊和史大哥話家常。
洗完澡,史大哥覺得身體輕鬆多了,他們希望這個「輕鬆」,也包含史大哥的心情。
溫暖失能者家庭
高齡90歲的蔡奶奶,每回沐浴服務結束,常常工作人員還沒離開,便舒服地睡起覺來。「我知道婆婆很喜歡,雖然她無法表達。」石小姐說。
蔡奶奶臥床20年,罹患失智症也有10年之久,一直依靠外籍看護細心照料。「外看早晚都會推輪椅帶婆婆外出散心,在家也常一起包餃子,兩個人感情很好。」石小姐和家人很感謝外看的付出,蔡奶奶才能保有生活品質。
去年這名外看被診斷糖尿病,體重掉了將近20公斤,石小姐十分不忍,決定不再讓外看幫婆婆洗澡。「移位到輪椅,再推到浴室,這樣抱上抱下,兩個人很容易發生意外。」不過,洗澡問題還是得解決,聽從親友建議,石小姐隨即申請畢嘉士到宅沐浴服務。
林雅惠記得第一次服務,石小姐早早向鄰居商借門前空地讓沐浴車停放,卻還是放心不下,那天在他們到來前,特地用人肉佔車位。每回沐浴服務,石小姐總會特地趕回家一趟,讓婆婆在外人面前可以安心些。
林雅惠說,可能是失智伴隨的症狀,蔡奶奶甩手的動作很像打人,而且動作之快,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被偷襲,「她的媳婦在一旁看,覺得婆婆跟我們的互動很可愛,常噗哧一聲笑出來。」
雖然短暫的打鬧只打破兩分鐘的寂靜,至少,可以為這家人帶來一點歡樂,從照顧與被照顧的辛苦裡解脫。林雅惠和她的兩位同事是這麼想的。
石小姐說,將心比心,身體黏膩,任誰都想好好洗個澡,舒暢一下,「雖然婆婆無法清楚表達需求,但我們要幫她設想。」因為有到宅沐浴服務溫柔進駐,石小姐心裡的愧疚才少了一些。
到宅沐浴服務溫暖所到的每個家庭,讓長期臥床的長輩與身障朋友重拾乾淨尊嚴。能夠沐浴的日常,很平凡也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