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慶祝我們 65 歲的這一年,並開始學習當一個老人
2023/12/18
368

人一生中不同重要年歲或生命階段的轉換階段,我們會舉行重要的儀式或典禮,例如:滿周歲、成年、結婚、入學、畢業。隨著人進入到這個階段,便開始有了新的責任、新的身份。接下來,為了扮演好這個新的身份,我們會有許多學習與挑戰。在成為新身份的道路上,我們享有這段路獨有的風景,也會付出相應的努力。

 

所以在這些生命儀式裡,我們慶賀,並獻上祝福。而進入老年階段,也應該要如此。

 

別開生面的「熟年禮」

重陽節前夕,畢嘉士永大樂林居舉辦了第一屆「熟年禮」,為這一年滿 65 歲的長輩會員舉行慶賀儀式。

 

典禮上,年逾 80 歲的高伯伯與周奶奶,戴著可愛的虎頭帽,分享了身為熟年學長姊的經驗:「重要的是自己心裡想要活成幾歲。保持心情愉悅、樂於嘗試新事物,而且每天記得多運動!」

 

一番勉勵之後,由高伯伯與周奶奶親手為今年邁入 65 歲的熟年新生們戴上「熟年虎頭帽」,邀請他們從特製福箱中抽出屬於自己的熟年祝福小語,並大聲唸出。最後授予新生們裝有實用熟年生活資訊以及生活小物的「熟年大禮包」,以及將象徵開啟第三人生的鑰匙,傳承給新生學弟妹們,期許熟年新生們都能開展屬於自己的幸福第三人生。

 

變老是必然,但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老年人卻不是理所當然

醫療進步使人均壽命延長,讓我們擁有「第三人生」的無限可能。第三人生是長壽帶來的禮物;從另一層面來說,這也意謂「老了便可無所事事坐享清福」的觀念早已不合時宜。

 

「第三人生」是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凱利(Edward Kelly)率先提出的概念:第一和第二人生分別是「成長學習時期」、「成家立業時期」;第三人生,則是「再次成長和學習時期」。每個人只要活得時間夠久,都會有所謂的「第三歲月」,但卻不一定都會有「第三人生」。只有懂得再次學習成長,才會擁有自己的「第三人生」。

 

根據內政部公佈的 2022 年簡易生命表,台灣人平均壽命為 79.84 歲。若是從空巢期、退休期開始算,人生起碼還有 20-30 年的光景。這段占了 1/3-1/4 人生的時期應該要是什麼模樣,其實還沒有太多範本可以參考。因為我們成為如此長壽的物種,也還不到百年。

 

也就是說,老後生活的模樣,應該由我們(目前還活著的每一個人)自己定義。我們,就是範本。

 

所以,想要老得健康,老得快樂,活出自己想要的日子,是得經過學習和努力的。而不是隨著年紀增長,一切唾手可得。

給長輩的熟年祝福小語

 

從這場儀式開始,宣示要努力地學習成長

 

不同人生階段,面臨的挑戰和心境都大有不同。

 

如同 18 歲成年禮,在這一年人生進入新的階段,享有公民福利,也有應盡的義務,應負的法律責任。在 65 歲這一年,開始享有特定的福利措施以及辛苦半生所累積的果實;但同時,也面臨著老化所帶來生理及心理的挑戰。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村上春樹

 

 

針對進入老年的轉折期,在《創造連結》一書中提到,我們可以進行世俗的儀式,來共同面對人生重大轉折。「幫助我們了解並順利渡過因為生活改變而引發的再調適過程。」

 

人類學家以及科學家也發現,一起從事儀式感行為,可以增進社會連結;而社會連結和幸福感息息相關。

 

舉辦「熟年禮」儀式,為的是想在這樣美好的年歲為長輩好好慶祝,也為了讓長輩心理能夠進入重整、預備、期待的狀態。然而,學習「老」、預備「老」,其實是每個人從現在就可以開始的事情。

 

拋開年齡的既定框架,只有自己才能定義自己的樣子。

 

在一年一年持續成長的歲月裡,不辜負自己,不辜負生命,認真的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應該是每個人心目中最值得為此努力的事吧!

 

 

〈請支持畢嘉士有盼望的老年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