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事平安──馬拉威媽媽們的期許
2025/05/08
38

還記得馬拉威那群學著養豬的寡婦媽媽嗎?

——媽媽們的日常,現在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前情提要:這群進擊的馬拉威媽媽,靠著養豬要走自己的路

 

成果先行:小豬改變了什麼?

自 2023 年起,我們在馬拉威成立了一個名為「Temwanani」(意為「彼此相愛」)的養豬團體,擁有 10 位成員,分為 A 組和 B 組。初期,A 組接收 15 隻種豬,並接受完整的養殖與農耕技術培訓。兩組成員學會使用豬糞製作有機肥料,大幅提升玉米產量——其中一位媽媽的收成從 500 公斤提升到 1700 公斤。

 

去年,種豬當中 10 頭母豬中有 8 頭成功繁殖,誕下 38 隻小豬,其中 33 隻存活。A 組成員每人轉贈 3 隻小豬給 B 組,擴大受益範圍。如今,整個計畫已由當地社區自主管理,穩定發展。

 

但這樣的成果,背後是無數寡婦媽媽一點一滴努力走來的心路歷程。

 

圖:陽光灑落,一頭頭小豬被細心交接,那臉上的笑,是努力後最真實的幸福。

 

從困境中養起希望

在馬拉威,許多家庭的生活充滿挑戰,尤其是對婦女而言,困難更加沉重。近年來,極端氣候和水資源的匱乏,使得農作物產量不穩。對於那些失去丈夫的婦女來說,她們不僅要獨自撫養孩子,還必須成為家庭生計唯一支柱,肩負起無數重擔。缺乏支援與資源的她們,往往成為社區中最脆弱、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群。

 

然而,我們的養豬計劃給她們帶來了改變的希望。或許您會好奇,一隻豬能怎麼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對這些資源有限、經濟拮据的婦女來說,從零開始學習:如何搭建豬舍、準備飼料、照顧豬隻……等等。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如今能夠獨立搭建豬舍、調配飼料、計算成本,還學會利用豬糞作為有機肥料改善土地肥沃度,甚至照顧母豬、迎接新生命的誕生。

每一步都不簡單,但她們一步步走過來,做到了。

 

 

45 歲的 Nancy Mkulama,自從 2007 年丈夫逝世後,獨自扛起了全家的生計。她向我們分享,過去她的孩子們雖然有母親陪伴,但家中的情況,卻讓他們生活的像孤兒般無援、無法溫飽。透過養豬計畫中適度的資源支持、飼養知識及豬糞循環運用的分享學習,Nancy 實現了她的目標,讓全家人一年四季、每天都能三餐溫飽。

 

 

Francy Jere 是另一位參與養豬計劃的婦女,她臉上帶著燦爛笑容地分享:「以前我們的玉米收成總是不穩定。但自從學會使用豬糞做有機肥料後,土壤變得更肥沃,作物的產量也大幅提高。我不僅能穩定地供應家人所需的食物,還能賣出多餘的作物,收入也改善了!」

 

對這些婦女而言,養豬已不僅僅是生計的一部分,更讓她們重拾了面對未來的信心。如今的她們,每天最關心的,是小豬吃的是否飽足、睡得是否安穩、能否健康地長大。因為她們知道,只要「豬事平安」,生活也能安穩。

 

她們的日常,仍在繼續;她們的未來,也越走越穩。

 

而她們在意的「豬事」,不只是對豬隻健康的期望,更是對自己生活的期許。她們盼望每一天都能過得更穩定、更有希望,這些「豬事」也成為了她們守護家庭的方式與力量。

 

而在媽媽們努力養豬的同時,社區裡的青年也正透過技職訓練,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我們在馬拉威推動木工與焊接培訓,幫助輟學青年考取證照、累積一技之長,打造穩定、有選擇的生活。由他們親手製作的課桌椅,也回饋給資源缺乏的小學,為更多孩子帶來改變。

從家庭到社區,一條條自立的道路正在展開,讓希望在馬拉威繼續生長。

 

了解【用雙手創未來】馬拉威青年培力計畫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