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自己年輕時,是怎麼開始摸索人生方向的嗎?
也許是升學,也許是踏入職場,也許是一路嘗試、慢慢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在馬拉威,許多年輕人同樣懷抱夢想,渴望透過學習改變生活,卻經常被迫提前離開教室。這並非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是現實挑戰遠比想像中嚴峻:家庭貧困、教育資源有限,加上根深蒂固的性別不平等,許多女孩不得不放棄求學,逐漸與夢想拉開距離。
所幸,因為有您的參與,有些改變正在悄悄發生。
看不見方向的未來,該如何繼續努力...
對多數馬拉威孩子來說,完成學業是一條充滿挑戰的路。除了學費負擔,他們還得面對長途通學、照顧弟妹,以及農務勞動的壓力。即使順利高中畢業,也不代表前方有明確出路。根據統計,超過七成的青年面臨無法升學且難以就業的困境,遲遲找不到下一步方向。
Fraress,就是這群青年的其中之一。
當升學無門、工作難尋… 他們迷惘卻也渴望前行
完成學業後,卻面臨無法繼續的困境
23歲的 Fraress 是家中五個孩子中的老二,與兄弟姊妹一起由以務農維生的父母扶養長大。從小幫忙下田,希望能為家裡分擔負擔。雖然家境艱難,她仍努力完成高中學業,並參加了四個月的資訊技能課程,期盼努力學習能帶來改變。然而,課程時間短暫且資源有限,沒有電腦練習,加上職缺少、經驗要求高,讓她始終難以找到合適工作。
「我原本希望資訊課程能為我開一扇窗,但事實並沒有如我所願…」
父親的鼓勵,是難能可貴的支持
在馬拉威,社會傳統往往讓女性難以擺脫家庭照顧的角色,父親願意支持女兒繼續學習和技能培訓,是非常少見且珍貴的。Fraress 的父親在得知畢嘉士基金會的青年職訓課程後,鼓勵她報名,這份支持不僅是對她夢想的肯定,更成為她堅持前行的重要動力。
這份鼓勵讓 Fraress 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信任,也為她開啟了重新出發的契機。對她來說,這不僅是學一門技術,更是用勇氣和希望為未來鋪路的開始。
2024年年初,她加入焊接訓練班,從零開始學習。她與一群同齡青年一起,先焊接課桌椅的骨架結構,並完成 101 張雙人課桌椅,捐贈給資源匱乏的兩所小學,超過兩千名學生因此受益。這些實作經驗為她日後踏入職場打下穩固基礎。
這些課桌椅陪伴孩子長大,也陪著青年,慢慢撐起家計、走出困境
實習生活,逐步累積技能與收入
訓練結束後,Fraress順利進入北部姆祖祖(Mzuzu)一間工坊實習,學習製作鐵門、窗框、架子等金屬製品。雖然沒有固定薪資,她努力接案賺取微薄酬勞,並將收入用於家中生活開銷。
Fraress說:「現在我能分擔家裡的開銷,雖然只有一點點,但對我們家來說意義重大。」
曾經找不到出路的她,現在用技術為自己開了一扇窗
夢想沒有不見,只是變成實現的樣子!
Fraress 夢想開一家自己的焊接工坊,並希望能將技術傳授給親戚朋友,讓更多人能靠技術改善生活。
她深知,這世界不會主動為她鋪路,馬拉威女孩更是面臨重重挑戰,但只要還有一點希望,她就願意為家人努力向前。
現在的她,正在用自己的雙手,一步一步焊住勇氣,也焊出一家人未來的光。
他們努力學習,只盼未來多一點選擇;他們親手打造,只盼孩子能坐上結實的課桌椅。
了解支持:【用雙手創未來】馬拉威青年培力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