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最不該學的,就是認命
2018/04/26
2959

作者:多多益善 葉靜倫

 

今年 23 歲的 Tionge Monthali 是個自信、堅定的女大生,在畢嘉士獎助學金計畫資助下進入大學主修銀行與金融。從外表看上去,難以想像她的日子有多辛苦。「大部分時候一天吃 1 餐,有時候整天什麼都沒有。沒有食物、沒有水電網路、沒有課本。我必須努力畢業,我有弟弟和妹妹、辛苦的媽媽和生病的爸爸,以及其他需要的親人。我對他們有責任,知道自己可以幫助他們。」

 

求學對 Tionge 來說,是要為親人堅強起來。「我媽是小學老師,從小她就告訴我念書有多重要。中學畢業時,我們費了很大功夫,好不容易才找到畢嘉士願意幫忙。」Tionge 回憶那段挨家挨戶尋求資助的日子:「過程中親戚或鄰居會說女孩子這麼多書也沒用,早點嫁人比較有保障。若因此動搖,就放任自己被環境改變;必須要相信自己,為自己爭取。」Tionge言談中展現成熟。
 

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接受這個事實,它就不會傷害妳。

「生存確實很難。多次覺得太頹喪了,常常沒錢、沒東西吃,日夜痛苦。有一天我一無所有坐在那裡,只剩下孤單。問自己是否該停下?但停下來又能做什麼?只能繼續,得撐過去。倘若任憑社會塑造妳,只會變得跟大家一樣。」Tionge 強調:「要為自己做決定,並且承擔決定、為它負責。」 

 

脆弱時刻,考驗更容易趁虛而入。四處尋求學費資助時,會有男人提議結婚,或是相約吃飯、出去玩。飢餓的時候,這些危險「誘惑」,真的非常難以拒絕。

 

「但我學會說不了。」Tionge 說:「我知道不可以答應。今天跟他們要一頓飯,改天他們就會回過頭要得更多。我父母常說:『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接受這個事實,它就不會傷害妳,否則只會付出更多代價。』」

 

在 Tionge 的世界裡,大部分女性朋友因貧困別無選擇,或者因為太苦想逃離,結婚成了一種計畫性的「逃脫」──女孩們以為婚後生活能過更好,豈料最後多半只是換個地方,繼續在農忙與家務中反覆。許多人甚至落入家暴困境,或者輕易「被離婚」,後半生命運更難以翻轉。

 

「婚姻對我來說,不是一個目標。當然未來我還是會結婚,但不是現在。」Tionge 強調:「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結婚是首要選擇,但我現在只想念書、畢業,我想照顧家人。念書不僅是自己的事,是家族裡每個人的事。」

 

Tionge 希望每個馬拉威女孩都能理解這件事:「女孩子應該在小學時就被鼓勵、認識各種權利,理解教育的重要。「只要一直不停試下去,一定會有機會,就像我當初跟媽媽四處找人支持一樣。至少,要懂得『爭取』,而不是一開始就選擇認命。」

 


 

畢嘉士的馬拉威獎助學金計畫,支持許多像Tionge一樣的女孩擁有受教育機會,在2017年支持78名小學生、70名中學生、21名大專生。透過與學校合作,由校長或教師轉介有需要學生或家長自行申請,持續挖掘出有需要的學生;必要時拜訪村長或酋長,審核家庭經濟條件、親友支持狀況等,確保有需要的學生實際得到獎助學金支持,讓孩子們透過教育擁有翻轉命運的可能,更盼望減少馬拉威女性代代落入貧窮循環。

 

在貧窮的馬拉威家庭,子女等於勞動力,當家裡經濟窘迫,父母不可能讓所有孩子上學,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情況下,被犧牲的通常是女孩子。畢嘉士馬拉威獎助學金計畫,讓貧困家庭的女兒可以安心地上學,可以繳學費,可以有制服鞋子穿,不再因為沒錢購買制服、付學雜費而被學校擋在門外。

 

》支持更多馬拉威女孩上學去,翻轉命運!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