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照服員進化中,線上線下照護長者的需要
五月中疫情擴散下,全台關懷據點、樂齡服務不得不暫停;影響的是,社區長輩無法參與喜愛的課程、健康促進活動,間接影響運動量、慢性病管理、情緒等。邁入三級警戒後,全台各縣市照護失能失智長者最重要的日間照顧服務,也陸續停止,在這段暫停期內,長者照護的需要,卻分秒不會停擺。
許多一線社工及照服員擔憂的課題都一樣:社區長者缺乏活動參與會否鬱悶、失智長者會不會退化加速?家屬的照顧重擔,該如何「遠端」分擔?在屏東縣承辦永大多元照顧中心的畢嘉士基金會團隊,面臨同樣的考驗;不論是樂齡課程還是日間照顧,挑戰社工人員的是,運用網路、社群媒體轉化既有的服務;為了守護長輩,不得不「進化」,找出新可能。
團體與企業展開對話 度過關卡
要遠端守護社區長者,第一道關卡是,視訊對話所需鏡頭、耳機麥克風等基礎配備都缺乏,成為第一道難題。向企業大眾募款的計畫,預算項目沒有羅列,設備又如何能即時到位?
幸運的是,一家長期公益支持的跨國企業,傾聽所需,同意調整原有提案服務計畫,變更預算分配,以利第一時間添購視訊器材。畢嘉士基金會周文珍執行長分享,在危難時刻,企業與公益單位的對話關係,更顯重要,不論是企業對社福團體專業的理解,抑或團體對於經費變動的清楚規劃,都有助於疫情時期,幫助公益團體能快速應對環境變化、端出新服務。
線上線下整合 即時承接長者的焦慮恐慌
添購設備、規劃線上直播課程,作業也需幾天時間,長輩等得及嗎?回到長者最需要的起點—關懷。畢嘉士社區服務組長黃巖婷分享,團隊快速召開討論決議,四位社工分工做兩件事:每周打問安電話、邀請課程老師提供問候影片。
透過對話,降低長者過度關注資訊的焦慮感,透過電話更能照顧到不諳3C的長輩,並且發現潛在需求、適時協助。長者有各自的最愛課程,習慣每周哪一天和老師見面;那就請老師拍問候影片,傳到臉書社團給長輩。由長者信賴的對象,打氣及提醒防疫事項,降低恐慌感,還能有效教育防疫重點。
盤點團隊人員專業及興趣 找梗直播互動
服務暫停之初,團隊召開的「服務緊急會議」,項目包含盤點同仁們擅長的專業。安排護理師開授防疫小教室、愛運動的社工與長輩分享居家簡單運動;再搭配邀約合適直播的課程師資,規劃線上課程,讓長輩點開臉書社團,至少可以感受到,與過往習慣活動的空間,很靠近。雖然網路平台不乏相關影片,社區服務組長黃巖婷說:「這些對他們來說是熟悉的人,說起來最快」,熟悉感對於多數熟齡者來說,是吸收資訊的關鍵第一步,因此轉發資訊包並不足夠,要找他們聽得進去的對象來說。
防疫材料包 靜態動態兩相宜
失智長者回到家中,退化速度可能加快。家屬的照顧壓力倍增,該如何提供恰如其分的協助?
畢嘉士日照社工馬聿萱和同事思考,長輩都有各自熱愛的活動,習慣中心活動作息,那不如把他們愛的事物「打包」宅配,家屬只要把材料拿出來,就有陪伴主題;於是「靜態防疫材料包」的概念便成形。牛皮紙袋內,依照長輩興趣客製化,放入著色紙、色紙材料、走迷宮、連連看、算術題目等,依照「人客」的喜好包貨,每周配送至家門口。喜歡唱歌、活動的長輩,就設計「動態防疫材料包」,把長輩喜愛的歌曲、運動影片連結整理,透過中心LINE帳號推播,家屬只須點擊播放,就能找件事給長輩做。
每周配送防疫材料包時 (視家屬長輩意願,若長輩及家屬同意且希望,照服人員會短暫問候長輩,彼此配戴好口罩,或也可直接放置家門口),爺奶看到照服人員來訪,更是開心地不得了,紛紛出絕招表達想念。玉葉奶奶用雙腳夾住照服員,希望照服員多待會兒;陳晚阿嬤拿出完成的「回家作業」表示自己是好學生,撒嬌要照服員天天送作業給她;蔡好阿嬤則是依依不捨地站在家門口揮手,直到車子完全消失於眼前......
一份材料包不僅讓照服員對長輩的關懷不中斷,也意外促成「老幼共學」的美好。社工馬聿萱笑著說:不熟悉手作的家屬,就會把任務託付給小孩,陪阿公阿嬤做!像蔡好阿嬤讀小二的孫女,就會陪阿嬤「拚作業」。防疫停課的孫子孫女,當起失智症爺奶的小助教,材料包成為祖孫互動的話題,這個美好「意外」,也是當初團隊沒料想到的。
疫情尚未明朗,警戒期如何兼顧熟齡者、失智長輩照顧的課題仍繼續。全民齊心抗疫,而全台照護長者的專業單位、公益團體,也需全民支持,不論是關注議題、資訊轉發、資源媒合、小額捐款等方式。全台長者的身心健康,需要非營利組織、企業、與大眾的力量,一起守護。
★支持有盼望的老年:https://bit.ly/3g903GU
感謝 #上報 的報導
〈疫情警戒期,長者照護服務如何「遠端」守護熟高齡者?〉 https://reurl.cc/qgOdLy